学习园地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学习园地

社会组织怎么能黏住员工?

2016-12-08 1106次浏览 作者:




作者:鞋不湿

当我选择离去/结局将拉开帷幕/热情已渐渐熄灭/青春被默默放追/等待和相望的时刻/带走和留下的孤独/一路结伴狂欢/一道倾心相守/辗转的日日夜夜/照亮来前行的征途

以上是个人这些年从事公益这个行业的大致历程,有过迷茫,有过狂欢,最终趋于稳定的坚守。我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管理者,只是机构的一名普通员工,为什么会选择员工粘性这个话题呢,只是我个人比较关心同事,特别对于同事离职的事情有很多感慨,有时候甚至瞎操心,虽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机构,但是真的可能会变成“我一个人的机构”,当然这也不是全部的原因。

上周,和孵化园的一个机构A做访谈的时候,聊了有关于机构员工的事情(A机构在苏州圈内也有一定的名气),A说机构不是找不到全职的员工,而且基层员工的工资并不比一般的企业的低,但是就是留不住人。

当时就一起感叹公益圈用人难,留人更难的现象,正好碰到组织发展的专题,我觉得组织发展的一个关键词“人”,就简单谈一下个人的想法,不喜欢迎喷(以下谈及企业包括公益机构)。

这里,需要提到一个名词——

员工粘性

直白讲就是指增加企业与员工双方彼此的合作时限,就像我们大家在平时搞好两个人双方之间的关系一样。

说到关系,对于新老员工、对于管理者,想到之前说过的一句话,无私奉献的时代已经过去,现在的人越来越职业,一份付出,期望得到对等的收获,但管理者却还没转变思想,认为你思想境界不高,人心不古,拿着老一套的管理制度对待现在的职业者,这样的管理者可能在业务上独当一面,但绝不是一个公司的合适的管理者。

好了,咱们再把话题转回来。“热爱的职业,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,衷心佩服的老板”,说实话,这个很多求职者求职的理想状态,当然,这也是我个人的想法,至今未变。如果入职的员工都是在此基础上入职,那么一定程度上,员工的离职率将会非常低,员工的粘性极高,但是事实情况并非如此,企业需要在员工入职工作后一段时间内,发现相应问题,加强员工的粘性,公益机构亦如此。

员工粘性,怎么搞呢,一般来看,企业或公益机构会采取显性的成本来加强员工的粘性,一般来说,最常见的就是:

调整员工的薪酬,或者就是加强员工福利建设。再者,会有一部分企业会利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啦提升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。虽然,这些显性的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员工对于企业的粘性,然并卵,显性成本一般容易实现,但是在部分企业的员工身上发挥到的作用可见一斑。





显性成本并不完美,与之相对应的隐形成本呢?

  • 良好的企业文化

  • 同事间的信任与互助的氛围

  • 常态化的沟通平台与机制

  • 员工在工作上感受到的强大成就感、获得感

  • 强大的社交网络的支持

这些都是一些企业在建立的隐形成本。听上去非常的酷,但是说实话,这些隐形的成本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打造完成,参考一些成功的企业,这些隐形成本更是难以难复制。

隐形成本建设,怎么来搞,下面是我不成熟的想法:

  • 如企业创立之初,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,这些是boss团应该考虑的事情;

  • 员工招聘,对于应聘者实事求是诚实沟通:岗位工作性质、发展空间、所处的团队环境、直接领导风格,切忌粉饰太平;

  • 对于入职的新员工或老员工“肯定与欣赏年轻人的才华,给予更合适的发展空间”。

但是,就我个人看来,肯定与尊重的文化应该是无处不在的,不论同事之间,上下级,甚至下属对老板都需要给予肯定与表扬。永远别把任何人的付出看作是理所当然,员工跳槽一般是寻求更好的机会,如果企业中有这么类似的机会,为什么不给的相应的发展空间(啊哈哈哈哈,说完了,坐等被炒鱿鱼,哦,忘了是匿名的)。





最后,送上3M大中华区老大余俊雄的idea(3M大中华地区总裁、中国区CEO),给各个公益机构的管理者:企业的领导者要懂得为四个“人”服务:员工、客户、投资者、社会。

以上排名不分前后。

摘自:微信订阅号“乐助乐仁”

作者: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 鞋不湿

下一篇: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专业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上一篇:居民参与会议的特征及应对方法
【文章来源:】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
分享到: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 邮件 收藏夹 复制网址 更多